|
 |
 |
 |
觀察對象 > 目錄分類 | 最新觀察對象 | 一覽表 | 科學(物種)分類 | 交叉比對 | 紅面番鴨(雄)
觀察對象 相關分類 >
鳥類
(20) |
| |
| | | |  | 紅面番鴨(雄) |
大小尺寸 | 30-60cm | 英文名 | Domestic Muscovy |
檔案資料 Profile | 學名 | Cairina Moschata | 俗名 | 薑母鴨、紅面鴨、黑色番鴨、番鴨、正蕃鴨 | 界/綱/目/科/屬 | 動物界 Animalia/鳥綱 Aves/雁形目 Anserif/鴨科 Anatidae/棲鴨屬 Cairina 紅面番鴨(雄) 科學(物種)分類 | 形態特徵 | 面部有紅色之肉疣為番鴨之特徵,善飛翔,腳脛及蹼為黑色。 | 生態習性 | 黑面黑番鴨體型較一般紅面黑番鴨大,體格強健容易飼養。年產卵數約為 90∼110個,平均蛋重約為 80g,蛋殼乳白色。 | 分布 | 台灣等地。 | 發現地 | 農場.PM3:40 |
請點選小圖 2010-01-18 更新 |  2010-01-18 更新 | 黑色腳脛與蹼 | |
|
| | 觀察對象說明
紅面番鴨 紅面番鴨是自1980年代後才流行於台灣冬天進補小吃。 店家提供煮熟鴨肉(台灣特產紅面番鴨)、老薑(台語薑母)、米酒、胡蔴油、中藥藥材包,共同熬煮於顧客桌上瓦斯爐或炭火,食後通體暖暢,頗受歡迎。
形態 番鴨原產南美祕魯,何時引進台灣則已不可考,早期本省飼養以黑色為主,面部有紅色之肉疣為番鴨之特徵,善飛翔,腳脛及蹼為黑色。公母體型相差幾近一倍,公鴨體重3.5-4.0 kg,飼養7個月可供交配或人工採精。母鴨2.0-2.4 kg,孵化後6-7個月開始產蛋,本省冬季是其休產期,賴菢性強,年產蛋數約90-110枚。
|

Tags
| 紅面鴨 , 特產 , 中藥 , 薑 , 小吃 , 台語 , 鳥綱 , 習性 , 火 , 生態 , 斯 , 米 , 紅色 , 分布 , Animalia , 台灣 , 動物 , |
編輯區(管理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