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 |
 |
觀察對象 > 目錄分類 | 最新觀察對象 | 一覽表 | 科學(物種)分類 | 交叉比對 | 大卷尾(烏秋)
觀察對象 相關分類 >
鳥類
(20) |
| |
| | | |  | 大卷尾(烏秋) |
大小尺寸 | 成鳥約長 :28~29公分 | 英文名 | Black Drongo |
檔案資料 Profile | 學名 | Dicrurus Macrocercus | 俗名 | 烏秋、 烏鬚、烏鶖、阿秋箭 | 界/綱/目/科/屬 | 動物界 Animalia/鳥綱 Aves/雀形目 Passeriformes/捲尾科 Dicruridae/卷尾屬 Dicrurus 大卷尾(烏秋) 科學(物種)分類 | 形態特徵 | 全身黑色而有光澤,尾羽似魚尾狀。 | 生態習性 | 求偶時期,半夜或清晨會在住家附近發出特有響亮的叫聲,育雛期間性兇猛,會攻擊走進巢位的行人。 | 分布 | 台灣特有亞種。 | 發現地 | 桃園-低海拔山坡地(圖2、圖3)、桃園-農田(圖1)、太魯閣國家公園旁(主圖) |
請點選小圖 2014-07-14 更新 |  2009-08-22 更新 |  2009-08-20 更新 | | 尾羽似魚尾狀 | 第一次見到他的身影 |
|
| | 觀察對象說明 台灣特有種。
烏秋與舊木造電線桿
生態 大卷尾以昆蟲為主食,蜻蜓、煌蟲、金龜、虻、蠅等均為其食物。營巢於林緣的高樹或電線桿上,以芒草穗,禾草纖維等築成堅實的碗形巢。 雌雄鳥同體色,皆為黑色而有光澤,嘴短且前端下鉤,全身有黑色光澤,尾羽甚長,有分叉。
 一群大卷尾(烏秋)停在電線桿的那條最高的電線上,像是五線譜的樂符,它們挑戰最高音。(2014/07/14)
 田裡的農夫與烏秋(2014/08/23)
繁殖期 繁殖期4~9月,主要繁殖期5~8月,產下2~3顆蛋。
護巢攻擊 產蛋後孵蛋需15天,之後雛鳥破殼而出,親鳥會有一段育雛的階段,約2至3週,這段期間,親鳥為保護雛鳥,有很強的領域警戒,不讓其他動物靠近,如果侵入領域,親鳥會採取攻擊性的趨離行動,例如俯衝做勢攻擊,趕走入侵者,保護幼鳥,他們是愛家的鳥。
面對烏秋攻擊 根據鳥類專家表示:「烏秋攻擊行為是親情表現,主要是護巢裝佯攻,不會真啄人,如擔心被啄,在繁殖期最好避開烏秋築巢路段」。烏秋常出現在路邊電線桿、平地樹林、農耕地、草叢地等,也只有在繁殖期因為要保護幼鳥,會變的較兇,提供下列方法參考: (一)勿邊騎車邊用手驅鳥或用石頭攻擊鳥或越騎越快,易招致危險,請民眾下車用牽、不理會牠並快速離開,一旦離開牠的警戒範圍,便不再有攻擊行為。 (二)避開攻擊路線。 (三)頭戴安全帽可減少被攻擊次數。只要過了繁殖期,烏秋就不會攻擊行動
|

Tags
| 大卷尾 , 太魯閣國家公園 , 芒草 , 蜻蜓 , 雀形目 , 台灣特有種 , 石頭 , 蠅 , 桃園 , 鳥綱 , 鳥類 , 習性 , 捲 , 龜 , 烏 , 農田 , 第一 , 生態 , 愛 , 平地 , 食物 , 蟲 , 魚 , 分布 , 民 , 心 , 低海拔 , 林 , 昆蟲 , 金 , 繁殖 , 半 , 雌 , 根 , Animalia , 木 , 動物 , 樹 , 山坡地 , 小 , 長 , |
編輯區(管理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