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 |
 |
生長發育過程
可分為三個階段:以幼穗分化、抽穗做為劃分。亦可分成營養生長期、生殖生長期及成熟生長期。 營養生長期:種子萌發至幼穗開始分化前。 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期:幼穗開始分化至抽穗前。 生殖生長期:抽穗至成熟是單純的。
稻穀發芽

水稻的生育時期:
出苗期(育苗期、秧苗期)、分蘖期(生長分蘗期)、拔節期(生長分蘗期)、孕穗期、開花期(抽穗期)和灌漿成熟期(成熟期)。 分蘖期:由莖基部的不定芽生長出分生莖,此種叢生的莖,農業上通稱分蘗。 拔節期(elongation stage, jointing stage, shootingstage):禾本科穀類作物莖有節,在生長期時長得很快,節間慢慢伸長,當基部的第一節環狀突起露出地面約1cm時,此階段稱為拔節期。(拔節 動名詞 jointing, shooting)

| |
秧苗的培育: 1.稻穀曬乾數日。 2.泡水幾天。 3.育苗盤底層鋪培養土後灑水,第二層鋪上稻穀,最上層再加上培養土。 4.陰暗通風處孵芽(五天四夜)。 5.出箱,擺平至有日照處。 6.光合作用長到適當的高度。
台灣農業目前育苗及插植大都為代耕作業。
|

| | 稻苗18天,株高約20cm,兩葉,主根根長約9cm。 根呈鬍鬚狀,細短而多,隨著成長數量增多。 稻葉在幼年時,跟雜草非常相似。
| 18天的稻苗
 稻穀從泡水起、孵芽、出箱、成長18天的秧苗。
|
稻田插秧 秧苗到12~15cm 或 葉齡3~5,就可以插植。 一次5~8株,淺植1~2cm,間距12~18cm。

 放水後,乾田裡的稻苗
稻子的花
 稻子的花一天中,只在午間前後兩小時間綻放。 稻長出稻穗後,一株稻穗約開200-300朵稻花,一朵稻花會形成一粒稻穀。
 稻花沒有花瓣,也很難看到雄蕊雌蕊,它們都由稻花的內外穎保護著。
水稻的生育時期病蟲害防治重點
育苗期:水稻徒長病(稻公)、福壽螺(金寶螺)、線蟲白尖病。 生長分蘗期:紋枯病(臭腳銅)、葉稻熱病、穗稻熱病(吊狗)、白葉枯病、稻細蟎、瘤野螟(捲葉蟲)、水稻螟蟲(枯心、倒心)、水稻飛蝨。 孕穗期:紋枯病(臭腳銅)、葉稻熱病、穗稻熱病(吊狗)、白葉枯病、瘤野螟(捲葉蟲)、水稻螟蟲(枯心、倒心)、水稻飛蝨。 抽穗期:細菌性穀枯病。
水稻生育時常見的病蟲害
- 水稻徒長病(稻公、馬鹿苗病):病株不能結穗並提前死亡。
罹病株較健株細長,顏色也較淡,葉片狹長並與主幹間呈現較大的角度。
- 紋枯病(臭腳銅):感染紋枯病菌的受害稻穗會局部污綠色或腐朽枯死。
由基部開始發生,初期在下位葉鞘上形成灰綠色水浸狀的橢圓形病斑,後向上蔓延,逐漸擴大變成中間灰白色邊緣褐色,有時數個病斑癒合成虎斑狀。
- 葉稻熱病:葉片有紡錘形病斑(周圍黃色、中間赤褐、內灰白),嚴重時葉片枯萎甚至全株枯死。
葉稻熱病好發於清明前後高溫多濕之氣候條件。病斑紡錘形,周圍呈黃色,中間赤褐色,內部灰白色。
- 穗稻熱病(吊狗):穀粒有暗灰色或白色的病斑,發病後穀粒不充實。
穗稻熱病於穗頸及枝梗上病斑呈淡褐色或暗褐色,穀粒病斑為暗灰色或白色。發病後穀粒不充實或為不稔粒。
- 白葉枯病:植物病原菌傷害葉片、葉鞘,後期葉緣呈白色波浪狀條紋,無法健康成長。
經常發生於強風大雨過後。發病初期沿葉脈產生暗綠色或水浸狀斑紋,後逐漸延長成黃色條斑,後期葉緣呈白色波浪狀條紋。田間濕度高時葉片上會出現菌泥。
- 細菌性穀枯病:被害嚴重時稻穗直立不彎曲,榖粒多不充實。
多發生於二期作時,高溫多濕之氣候有助於病原菌之發生。主要發生於齊穗後乳熟期的綠色 穗中,最初呈蒼白色萎凋狀,後逐漸變為灰白色至紫褐色,穀粒患部與健全處有明顯界線,被害嚴重時稻穗直立不彎曲,罹病之榖粒多不稔。
- 線蟲白尖病:寄生在稻株並繁殖,造成被害病株葉片斷裂、穗變短變枯呈紅褐色、甚至抽穗不正常。
田間典型病徵出現於分蘗期,葉尖呈黃白色油浸狀,病組織透明而後轉呈灰白色條狀螺旋形捲縮,病組織常斷裂脫落,又稱切葉病。
- 福壽螺(金寶螺):嫩株的莖桿基部會被吃掉。
體型大,卵為紅色圓形,呈葡萄狀卵塊附著在植株或溝渠旁。
- 稻細蟎:在水稻葉鞘內側為害,造成葉鞘褐化、穗莖矮化呈扭曲狀,並穀粒褐化不稔症狀。
稻細蟎可媒介水稻葉鞘腐敗病。主要危害於二期作,受害田區應避免於留種二期再生稻。
- 瘤野螟(捲葉蟲):蟲沿葉脈取食,繼續危害他葉。
幼蟲捲葉並匿居於其內,一葉一蟲,沿葉脈取食,留下白色長條紋,並會遷移他葉繼續危害。
- 水稻螟蟲(枯心、倒心):水稻螟蟲使被害葉鞘呈黃褐色,被害莖形成枯心,以後造成白穗或半白穗。
常危害水稻螟蟲有大螟及二化螟。幼蟲潛入葉鞘內危害,使被害葉鞘呈黃褐色,再蛀入稻莖內危害,被害莖內充滿黃褐色糞便,水稻於分蘗期遭危害形成枯心。抽穗以後造成白穗或半白穗。
- 水稻飛蝨(稻蝨):褐飛蝨(可致使稻株於短期內枯萎倒伏)、斑飛蝨(集於稻穗穀粒吸汁,造成稻穀不充實、米質不佳)兩種。
褐飛蝨(黑腳煙仔):成蟲及若蟲聚集於稻叢基部刺吸稻株養液為食,被害株之基部常可見污濁之分泌物或由分泌物引起之煤污病。發生族群密度高時,可致使稻株於短期內枯萎倒伏,形成「蝨燒」。 斑飛蝨(穗苔、稻尾蝨):成、若蟲均密集於稻穗穀粒吸汁上危害,影響稻穀的稔實和米質。
- 水稻水象鼻蟲:啃食秧苗葉片,造成細長白色碎斑之食痕。蛀食根部,造成分蘗減少,矮化,抽穗延遲,嚴重時缺株。
於水稻插秧後,成蟲飛入稻田,啃食秧苗葉片,造成細長白色碎斑之食痕,然後產卵於葉鞘組織內。孵化後,幼蟲蛀食根部,破壞根系,造成分蘗減少,稻株衰弱、矮化,抽穗延遲,嚴重時缺株,可造成產量損失達40%以 上。成蟲有很強飛翔能力及趨光性,可行孤雌生殖,因此擴散速度很快。可藉飛翔、步行、游泳、等方式遷移分散。 參考:水稻水象鼻蟲發生與管理/廖君達、林正賢 (http://tdares.coa.gov.tw/show_monthly.php?id=tdares_tdares_edit_20080513141431)
- 水稻負泥蟲:啃食葉片上表皮及葉肉,呈現白膜狀長條食痕,使稻株抽穗期延遲4∼5天,榖粒多不充實。
食害水稻葉片之上表皮及葉肉而殘留下表皮,呈現白膜狀長條食痕,若遭風吹襲則縱裂。當族群密度高時,水稻呈一片白色枯乾之被害狀,影響水稻生育而使稻株抽穗期延遲4∼5天,穀粒多呈不飽滿狀,影響產量至鉅。 參考:費雯綺、王喻其編。2007。植物保護手冊─糧食作物及其他篇,第76頁。台中。412頁。(http://kmweb.coa.gov.tw/techcd/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/稻作/水稻/蟲害/水稻-負泥蟲.htm)
參考:水稻病蟲害圖鑑與管理手冊 -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
水稻害蟲表
- 一點大螟:
- 二化螟:
- 大螟:
- 瘤野螟:
- 白星椿象:
- 南方綠椿象:
- 細針緣椿象:
- 黑椿象:
- 白背飛蝨:
- 斑飛蝨:
- 褐飛蝨:
- 黑尾葉蟬:
- 電光葉蟬:
- 稻水象鼻蟲:
- 稻象鼻蟲:
- 稻苞蟲:
- 稻心蠅:
- 稻細蹣:
- 水稻薊馬:
- 小稻蝗:
- 台灣蜘蛛緣象:
- 長角麥蚜:
- 台灣鐵甲蟲:
- 負泥蟲:
- 樹蔭蝶:
參考:http://kmweb.coa.gov.tw/techcd/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/稻作/水稻/蟲害/
about 「害蟲」 同樣與我們人類吃相同「農作物」的「植食性昆蟲」說成是「害蟲」,雖然很主觀。但是,農民辛苦種植應該不是為了養蟲,但是又但是,如果只是殺蟲,而犧牲了自然生態,後果更是嚴重。用比較友善環境的方式來做蟲害防治,一直是現代有機農業最需要的知識,希望大家都能「和諧共生」。

| |
倒伏 避免倒伏一直是稻作探討的重點,倒伏的原因可能有: 幼穗分化期之莖數過多。 過多的無效分糵產生,雖然最後會枯死或成為無效稻穗,不但沒有更多的產量,反而造成稻株間的通風變差,增加病蟲害發生機率。 穗粒數過多造成。 風災水災造成。
|
抑制無效分糵: 晒田(水分管理)以抑制無效分糵,需找出適當的時間點。台南區農業專訊65期有堤到日曆日數(calendar days)及葉齡模式(leaf number)。請參考羅正宗先生的分析,網址:http://book.tndais.gov.tw/Magazine/mag65/65-7.pdf

| |
[蘖] nie ㄋㄧㄝˋ 漢語詞典:樹木砍去後從殘存莖根上長出的新芽,泛指植物近根處長出的分枝:∼枝。分∼。 一期水稻收割留下的稻頭,旁邊長出新苗。
|
育種 稻子育種必須經過8代,才會穩定。

Tags
| 孕穗期 , 抽穗期 , 寶螺 , 福壽螺 , 台南 , 椿象 , 薊 , 蟬 , 甲蟲 , 蠅 , 害蟲 , 稻作 , 蟲害 , 長角 , 健康 , 狗 , 水稻 , 葡萄 , 蝗 , 臭 , 蜘蛛 , 台中 , 麥 , 大家 , 雜草 , 若蟲 , 管理 , 禾本 , 有機 , 時間 , 鐵 , 捲 , 刺 , 禾本科 , 苦 , 虎 , 蝶 , 陰 , 條紋 , 第一 , 米 , 生態 , 圓形 , 雌 , 根 , 風 , 馬 , 樹 , 心 , 林 , 昆蟲 , 紅 , 經 , 熱 , 金 , 繁殖 , 落 , 橢圓形 , 田 , 半 , 花期 , 種子 , 紫 , 紅色 , 黃色 , 台灣 , 直 , 木 , 性 , 植物 , 小 , 葉 , |
作者管理 觀察報告 編輯 | 觀察報告 分類編輯 (認識植物)
|